交子大道元宵会:一场被流量绑架的文化失语

2025年的交子大道元宵会,俨然成为了一场流量的狂欢。这条承载着成都千年商脉的街道,在元宵之夜被装扮得灯火辉煌,却难掩其文化内涵的空洞与苍白。

漫步在交子大道,映入眼帘的是清一色的网红打卡点。巨型LED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商业广告,古色古香的灯笼被改造成了发光二极管矩阵,传统灯谜被替换成了二维码扫描互动。商家们争相推出"元宵限定"产品,从奶茶到甜品,无一不在蹭着节日的热度。

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所谓的"传统文化体验区"成了拍照打卡的布景板。汉服体验变成了流水线式的换装拍照,传统手工艺展示沦为商业营销的噱头。游客们举着手机,在社交媒体上疯狂刷屏,却鲜有人真正驻足品味这些文化符号背后的深意。

这场元宵会的最大讽刺在于,它完美诠释了当代社会的文化困境:在流量至上的时代,传统文化正在被异化为可消费的商品。交子大道这个本应传承商业文明与民俗文化的精神地标,却在商业资本的裹挟下,沦为了一场肤浅的视觉盛宴。

当元宵会变成了一场流量的狂欢,当传统文化沦为商业营销的工具,我们不禁要问:这样的节日庆典,究竟是在传承文化,还是在消费文化?在追逐流量的狂欢中,我们是否正在失去对文化本真的坚守?这或许才是这场元宵会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层的思考。

标签: 成都